由陕西国画院主办的“石鲁奖·首届全国大写意中国画展”自面向全国公开征稿以来,受到了美术界与中国画从业者的高度关注,大家一致认为该展览选题本身在当今中国画的发展潮流中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时代意义。
经过前期的初评工作及相关准备,本月14日邀请专家评委举行了“石鲁奖·首届全国大写意中国画展”的终评工作。从初评与终评的整体情况来看,可以梳理出以下几点具有普遍性的现状与问题:(一)目前大写意中国画在全国范围内是呈式微趋势的;(二)大多数作者对大写意中国画的概念界定与风格特征比较模糊,认识不到位。如同楷书、行书、草书的分类一样,大写意、小写意、工笔等中国画分类概念是清晰而明确的,中国画大写意是在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写意精神框架下,以中国书法为根基,采用极为简括的笔墨语言为特征。随性而为,意趣而作。(三)就所征集到的作品而言,高质量的大写意作品太少;(四)投稿中尚有很多制作性的作品以及工笔画作品。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与现状,应当引起画坛的思考与重视。发现问题、梳理现状,这也是我们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之一。“石鲁奖·首届全国大写意中国画展”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性大写意主题中国画展,这不同于以往的主流的全国性美术展览,对于主办方和投稿作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虽然首届展览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们以此为契机拉开大关注、重视、研究、探索大写意中国画的序幕,在举国上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潮流中,孜孜以求,勇猛精进。
“石鲁奖·首届全国大写意中国画展”入选获奖名单
一等奖 | |
缺 | |
二等奖 | |
沈荣华 | 《初冬》 |
黄庆安 | 《大漠牧池》 |
吕雪峰 | 《熠熠生辉》 |
三等奖 | |
王保安 | 《山涧》 |
王潇 | 《枣乡秋晨》 |
武斌 | 《齐白石》 |
高岩 | 《高原之秋》 |
优秀奖 | |
巨石 | 《春暖丝路》 |
吕冰 | 《清荷》 |
白海红 | 《门对面》 |
刘建国 | 《天路》 |
余涛 | 《春深红十里》 |
鲁瑞青 | 《斑斓秋色》 |
入选 | |
乔建业 | 《归园田居》 |
张立 | 《故园清曲》 |
徐华 | 《山水》 |
苗壮 | 《花鸟》 |
徐晓荔 | 《刘溪河畔》 |
祁自强 | 《山水》 |
白霜亮 | 《秋至》 |
耿齐 | 《山水》 |
焦永峰 | 《知行》 |
黄菲 | 《若郎》 |
张岗 | 《炉山雪霁》 |
马永 | 《古郑国渠首》 |
韩振北 | 《明月是故乡》 |
艾红旭 | 《屈子行吟图》 |
金志钢 | 《汉画》 |
宋纯孝 | 《泼墨写情》 |
韩勃正 | 《静秋》 |
王俊杰 | 《西域风情》 |
吴成斌 | 《大野浩风》 |
王慧 | 《人物》 |
马耀飞 | 《故里已清秋》 |
张小华 | 《晓鳙印象》 |
李永兴 | 《荷之殇》 |
徐慧琳 | 《疏云苍岫》 |
刘小枫 | 《白云生处》 |
袁渊 | 《其华思存》 |
陈联喜 | 《高原祥光》 |
黎鹏国 | 《吴昌硕像》 |
陈聪凯 | 《关忆北》 |
杨晓春 | 《欢天喜地庆升平》 |
宋国琦 | 《苏武牧羊》 |
汤锦垠 | 《圆沙洲幻奇录》 |
辛国华 | 《山中游》 |
张亚贤 | 《千古流芳》 |
邢国庆 | 《见风也昂头》 |
骆孝敏 | 《驴》 |
张修安 | 《秋水一方》 |
石朴 | 《天外飞霞思血泪》 |
汪健 | 《藕塘深秋》 |
赵寒 | 《初雪》 |
夏吉宏 | 《上海印象》 |
李强 | 《墨荷图》 |
陈书升 | 《百年巨匠——石鲁》 |
黄畅 | 《独立》 |
刘卫东 | 《祈望》 |
张海亮 | 《铜川印象》 |
李众斌 | 《苍莽家山笔墨情》 |
陈美斯 | 《双华仕女图》 |
王冠杰 | 《西江余韵》 |
冯新刚 | 《牵挂》 |
赵志章 | 《墨韵》 |
陈亚敏 | 《行于天地间》 |
马永明 | 《那年花开》 |
屠鸿辉 | 《烟雨瘦西湖》 |
万里英 | 《西游记人物》 |
汪龙飞 | 《湖光掠影》 |
王关棣 | 《高原和光》 |
吴友元 | 《盛世花开》 |
宋宏伟 | 《河塘戏乐图》 |
黄绵赟 | 《梦》 |
郑伟斌 | 《初心》 |
吴成友 | 《家在清岩烟霞中》 |
李录成 | 《九秋图》 |
单灿明 | 《留的松声入梦寒》 |
贺荣 | 《恍惚》 |
王春光 | 《秋塘雨夜》 |
王允强 | 《新春》 |
马起 | 《兰亭遗风》 |
王刚 | 《松山隐古寺》 |
何颖 | 《江城金秋醉》 |
索然 | 《花鸟》 |
刘广军 | 《希望的田野》 |
景维义 | 《秋》 |
郑耀文 | 《清风徐来》 |
海竟瑞 | 《雨荷》 |
张一辰 | 《云行江天外》 |
杜荣鹏 | 《春回大地》 |
孙夏竹 | 《North》 |
石头娃 | 《黄土挽致系列》 |
马飞 | 《黄河从这里走来》 |
曹仲生 | 《云烟供养》 |